關注研判國家大農業產業發展趨勢 / 聚焦大農業大健康產業核心問題 /
中國首家專注吃的品牌營銷咨詢專家
力爭“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” 富裕農民出實招
【文件摘要】
文件提出,努力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勢頭。文件強調,富裕農民,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,開發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,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,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。
【文件解讀】
[權威論述]
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,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,因地制宜,把種什么、養什么、從哪里增收想明白,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。
——習近平
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。一定要看到,農業還是“四化同步”的短腿,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。中國要強,農業必須強;中國要美,農村必須美;中國要富,農民必須富。
——習近平
[困局與挑戰]
2014年農民收入增長“十一連快”,增幅連續5年超過城鎮居民,形勢喜人。但當前,我國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、內在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,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,農民增收面臨一些新情況、新挑戰,持續增收難度加大。
就目前形勢來看,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首要來源。但是,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,農民外出務工工資增幅在下降。農民工就業受宏觀經濟和城市二、三產業結構調整影響較大,就業質量和工資水平整體不高,社會保障還不是很到位。
再看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,2014年糧食喜獲“十一連增”,但受成本“地板”和價格“天花板”的雙重擠壓,農戶種糧收益有限,比較效益較低。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,但也面臨著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、土地流轉難、價格高,以及貸款難等問題。
近年來,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不斷增長。但如何讓這部分收入持續穩定增長,還有賴于惠農政策繼續加力、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。
新常態下如何讓農民持續增收,無疑成為“三農”工作的一大新挑戰。
[重要意義]
農民收入事關重大,農民收入也事關全局。農民持續增收,既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,也為我們戰勝各種風險挑戰,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鼓起農民的錢袋子,對拉動內需的角度意義重大。農民是最龐大的消費群體,農村是最具有潛力的消費市場。只有農民增收、農民變富,這樣龐大的消費群體和潛在的消費市場,才能轉變為現實的購買力,拉動經濟增長。
農民收入提高了,才有條件去改善提升農業生產條件,才有能力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,這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意義都非同一般。”
[對策措施]
一是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。健全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,保持農業補貼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,充分發揮政策惠農增收效應。
二是推進農村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。延長農業產業鏈、提高農業附加值。立足資源優勢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帶動農民就業致富。
三是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。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創業,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。
四是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。完善農業服務體系,幫助農民降成本、控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