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0°系統品牌建設

關注研判國家大農業產業發展趨勢 / 聚焦大農業大健康產業核心問題 /
中國首家專注吃的品牌營銷咨詢專家

首頁/中擂研究院 > 互動營銷/網絡推廣 >

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調研報告

作者:ccbd360 | 來源: | 發布時間:2015-07-01 10:27:54 | 點擊:

   發展現代特色農業,是推進農業農村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,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。為了了解我市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情況,市政協財農委于九月中旬組織部分委員并會同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,在喬萬榮副主席的帶領下,先后赴靖邊、榆陽、神木等縣區進行了視察調研。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:    
 
一、榆林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
(一)自然地理和農業發展基本情況
    榆林地處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,總土地面積43578平方公里,耕地總資源
    1646.3萬畝,農業人均5.6畝,常用耕地956萬畝。以古長城為界,北部為風沙草灘區,占總面積的42%,土地廣闊,地勢平坦,地下水位高,灌溉農業較為發達;南部為丘陵溝壑區,占總面積的58%,土層深厚、土質優良,主要為早作農業區。榆林光照充足,晝夜溫差大,氣候干燥,雨熱同季,四季分明,適宜谷類、豆類、薯類等多種作物生長。2008年,全市農業總產值110億元,其中種植業產值60億元,農民人均純收入3402元,糧食總產量132萬噸,農民人均占有糧452公斤。
 
(二)現代特色農業的基本內涵
    特色農業是指具有獨特的資源條件、明顯的區域特征、特殊的產品品質和特定的消費市場的農業產業。現代特色農業是相對于傳統農業而言的,它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。發展現代特色農業,就是以資本、物質和技術等先進要素為基礎,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,以工業化的生產手段裝備農業,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農業,以社會化的服務體系支持農業,以科學的經營理念管理農業,最終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。發展現代特色農業,從過程看,是依靠科技,培育名牌,實現農業的集約化生產、區域化布局和產業化經營;從結果看,是不斷提高特色農業的生產水平和產品檔次,實現農業的高產、優質、高效和可持續發展。
 
(三)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現實條件
    一是榆林的工業化已進入中期階段。2008年人均GDP達到4360美元,在經濟規模上已具備反哺農業的條件和能力。二是榆林的自然資源和經濟優勢明顯。具備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土地優勢、生產優勢、品質優勢、規模優勢、市場優勢、生態優勢,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潛力巨大、前景廣闊。三是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建設已初見成效。
 
(四)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主要成效
    近年來,榆林市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,市委、市政府站在宏觀、全局、長遠的戰略高度,明確提出了“礦業開發強市,特色農業富民”的發展思路和建設

“兩基地一中心”的發展戰略,現代特色農業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。
1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。
    全市“三田”面積達到410.83 萬畝,其中水地111.3萬畝,壩地37.2萬畝,梯田262.3萬畝;建成各類水庫73座,總庫容量達到10.52億立方米;農業機械及配套農機具擁有量達到10萬多臺,農機總動力達到219.79萬千瓦;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達到2.3萬口,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明顯。“十五”以來,糧食產量基本穩定在100萬噸以上。主要農產品供給由長期短缺轉變為總量平衡,部分產品出現區域性、結構性過剩。

 2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。種植業內部結構逐步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、經、飼三元結構轉變。優勢明顯、特色突出的農產品區域化布局、規模化生產的勢頭明顯加快,
“北種、南豆、東棗、西薯”的特色優勢產業格局初步形成。

 3、農業科技研究推廣成效漸顯。近年來,全市各級農業部門先后承擔中、省、市重大科技項目100多項(次);引進、試驗、示范推廣各類作物新品種800多個,良種覆蓋率達到85%以上;建立各類試驗示范基地(點)160多個,累計面積達200多萬畝。2008年馬鈴薯、玉米、蔬菜刷新7項全國高產記錄,小雜糧首次創立7項全國高產記錄。

4、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。全市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5000多個,鄉級以上農產品購銷企業已有1000多家,擁有各類農產品營銷市場300余個。圍繞區域特色產業,各類加工、營銷企業逐步發展,“訂單農業”、“科研單位+企業+基地”等多種模式的產業化經營機制在探索中得到有序發展。

5、土地流轉機制得到不斷創新。較為典型的有“孟岔模式”和“東坑模式”,米脂縣銀州鎮孟岔村成功地把全村182戶承包的2142畝山地流轉到8戶農民手中,靖邊縣東坑鎮規模化、集約化的現代設施農業,都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。全市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5萬多份。

6、農民生活水平得到穩步提高。“十一五”以來,榆林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增長,2008
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10.24億元,實現增加值66.11億元,分別是1999年的6倍和7倍。


二、制約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
(一)對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重視和支持有待進一步提高
 
    在政策層面上,優先發展工業的指導思想不僅要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糧食、原料、資金、勞動力和市場,還通過價格機制為工業發展提供資本積累及后續投資。長期以來形成的二元經濟結構,使資金、技術、人才等資源配臵上形成了明顯的城市偏向。在現實發展中,以能源工業為動力的跨越式發展,凸顯出“三大失衡”問題:一是產業結構失衡。

    2008年我市三次產業的增加值之比為6.5:78.7:14.8,呈現出明顯的一產弱、二產強、三產滯后的特點。二是區域南北經濟失衡。2008年南六縣GDP總和72億元,僅占全市的7.1%;農民人均純收入2909元,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93元。三是城鄉發展失衡。

    2008年榆林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為3.58:1,差距為8795元。農村在教育、就5 業、醫療、文化、衛生、社保、社會管理等方面的人均投入遠低于城市,社會事業發展與城市相比滯后明顯。在工作措施上,盡管已將現代特色農業基地建設列入“兩基地一中心”三大任務之一,并制定出馬鈴薯、玉米、小雜糧、蔬菜等六大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、任務目標等,但縣區及鄉鎮仍停留于只建點不擴面、只引進不創新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,沒有有效地整合現代農業科技和管理資源,行政推動力不強。

(二)工業反哺農業、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尚未形成
    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推動了整個經濟跨越發展,但由于資源開發體制以及財稅體制的不盡合理,導致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“三農”。同時,“三農”工作與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沒有得到同等重視、同等加強、同等組織、同等支撐,缺乏政府的統籌運作。在能源化工建設浪潮中,廣大農民不僅沒能參與進來,分享工業利潤,一些農民還因此要成為“生態災民”。生態環境治理法律、法規和政策缺失,“誰破壞,誰治理”的責任難以落實,治理經費“懸空”,治理基金機制尚未建立。工業反哺農業、城市支持農村還停留在行政手段、政治號召的層面上,沒有形成制度機制,至2008年,全市仍有貧困人口38.7萬。

(三)農業投入、資金整合和金融支持不足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較好解決
    近年來,中央在增加農業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,加上市縣逐年增加的投資,農業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緩解。

?

在線客服1:
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
在線客服2:
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
服務時間:
9:00-18:00(工作日)
電話:020-38818595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|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|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|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|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|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|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| 波多野结衣一区视频在线|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|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|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|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|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|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|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|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|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| 能在线观看的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|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|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| 韩国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|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|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|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|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| 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| 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|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|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|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|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| 韩国美女vip福利一区|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久久|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|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|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|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|
友情鏈接: